小麥葉銹病是我國小麥種植產區發生面積廣,危害重的一類病害。發病的小麥像是銹跡斑斑的樣子,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產量及品質,對于種植戶虧損嚴重。那么該病害如何防治?
主要癥狀
發病初期出現褪綠斑,以后出現紅褐色粉皰(夏孢子堆)。夏孢子堆較小,橙褐色,在葉片上不規則散生。后期在葉背面和莖稈上長出黑色闊橢圓形至長橢圓形、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,其有依麥稈縱向排列的趨向。
發病條件
該菌夏孢子萌發后產生芽管從葉片氣孔侵入,在葉面上產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,進行多次重復侵染。小麥返青后,平均溫度穩定在10℃以上時,病菌侵入新生葉片。溫度回升早,并有雨露配合,葉銹病提早發展,發病重。本病的發生流行同品種、菌源、天氣等因素有關。小麥播種早,出苗早,發病重。冬季氣溫高,雪層厚,覆雪時間長,土壤濕度大發病重。越冬菌源多、春季氣溫高、雨水多,尤其是小麥抽穗前后降雨多,或田間小氣候濕度高,葉銹病往往容易流行。
防治方法
1、選擇抗病品種,防治小麥葉銹病的基本措施,比如菏麥29、周麥30、皖麥26、滇麥18等。
2、在秋苗容易發生葉銹的地區,適當晚播,可有效減輕秋苗病情。
3、小麥播前選用種子量0.2%的3%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,或種子量0.06%的6%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拌種包衣。
4、春季噴藥防治。噴施20%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,或12.5%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,重病田塊間隔10-15天連防兩次。
總的來說,小麥葉銹病只是銹病的其中一種,還有稈銹病和條銹病等。其中,田間苗期發病嚴重的條銹病與葉銹病癥狀易混淆,不好鑒別??勺⒁庑←溔~銹夏孢子堆近圓形,較大,不規則散生,主要發生在葉面,成熟時表皮開裂一圈,這是有別于條銹病的地方。
本文轉載農視網
轉載鏈接:https://www.ntv.cn/folder528/folder865/folder867/2021-11-30/mzKnhp0WgJKlIPEt.html
上一篇:天寒地凍,蔬菜穩產增產措施來啦!
下一篇:冬季防雨雪,做好棚室保護
?部署耕地保護、循環農業發展 《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》印發2021-09-15
?緩釋肥等8種新型肥料納入國家農用化肥鐵路優惠運價范圍2021-09-16
?我國公布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-09-17
?財政部:安排超780億元 持續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2021-09-18
?畝產1123.87公斤 袁隆平倡導的貴州水稻基地創紀錄2021-09-22
?國家大豆種業創新中心揭牌成立 為我國大豆生產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撐2021-09-23
?官方:“十四五”期間將完成1億畝黑土地保護利用任務2021-09-24
?“東農310”為我國馬鈴薯淀粉加工業點亮未來2021-09-26
?中國科研團隊獲國際核技術農業應用領域最高獎項2021-09-27
?全國秋糧收獲過兩成2021-09-28